不纯洁的关系
工作中,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,和领导,和下属,和同级。有些符合彼此的心理契约,互相交换价值,也能愉快像朋友一样聊趣事。有些,则突破自己的心理契约,混合其他矛盾关系(上下级&朋友&竞争&辅导&咨询&依赖&压迫&小团体…)。
一开始也是模糊的,后来会觉得不舒服,唤起了负面情绪,会愤怒,会冷漠,甚至产生受伤害的情感体验。掀开背后,随之而来,是更深入,更核心的问题。是不想花力气,也不太能改变得了的变量。
可是,对自己的工作,你是有承诺的,希望做出成绩。然后就陷入一种困境,不开心,想避免这样复杂关系的沟通,但是又害怕是对工作的不负责,被人找到骂名,把柄……
过于复杂,难以处理。暂且把它命名为「不纯洁关系」。如何面对这样的「不纯洁关系」?
管人和管情绪
《纸牌屋》的男主是典型这种「不纯洁关系」的制造者。他和同事,下属的关系,和妻子的关系,都不是常识中的雇佣和夫妻关系。
梁宁评论纸牌屋这个电视剧,写了两篇文章,其中一篇是:管人就是管情绪——从《纸牌屋》中的心理操控说起。她的态度,是偏正向支持这部剧男主和女主的追求,以及为了这种追求,在情绪管理上所使用的手段。
人不是机器,因为人有情绪。
人和人的相处,逻辑只是一个底层的链接,那是最没趣味的部分。
让人和人的关系有机互动的,其实是情绪。
彼此能挑动情绪,就是所谓的“气味相投”。
所以,纸牌屋里,总统的幕僚长显得比较弱的原因,就是她总是在讲道理,谈逻辑。拒绝一个人还不容易吗?随便找个理由就是了。你谈逻辑,我給你个逻辑。
人世的难题,如果可以靠谈逻辑讲道理解决,那也就不成为难题了。
你会和一个人共事或者共生,大家应该有类似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,也就是说,这个圈子常识性的道理与逻辑,大家都是懂的。(或者,知识逻辑水平的沟通,是入职筛选,或者日常培训该做的事。)
反思我当年,管人的能力很差。因为我只会一招——讲道理。这就叫情商低啊情商低。
情商高,就是善于觉察情绪并处理情绪。所以,和情商高的人相处,就很happy啊。大家肯定愿意和情商高的人相处啊。
莫得感情的机器
职场生态链低端的人,看到高端的人是这样想,第一感受应该是不舒服的。
纸牌屋是拍得很好的电视剧,但不得不说,世界观是很暗黑的,而且它不是正常生活。控制是不平等的关系,现实生活中多半会崩掉,或者冷掉。
大多数人,是不喜欢被人控制的,“我是莫得感情的XXX”的流行语,或许就是这样的心声。职场生态链低端的人,拿着不高的工资,也并不想出卖人格,只想做好事情,不想陷入复杂的关系,卷入过深情绪。
从上帝视角角度来说,刻意搞这些,也是徒然增加做事情的复杂度,增加信息熵。在做事的消耗之后,再增加一层情绪和心理能量的消耗。坦白说,我这个人习惯了直接简单,让我要做好繁重的本职工作,还要注意自己的表演脚本,提升自己的演技,在不真实的状态中演,是很重的负担感。
痛苦的追求
可我啊,还是放不下。我不能因为处理不了复杂的关系,就放弃想要做好的工作。成人的世界也并没有什么可躲避的安乐角,也没有人喜欢看到中年人活得轻松快乐。
梁宁评论纸牌屋的另一篇文章是:关系的深度——《纸牌屋》伍德克莱尔夫妇的深刻关系。她的观点有是:出色的人的人生,是靠痛苦驱动的。伍德克莱尔夫妇关系建立在求而不得的痛苦追求上,因而更深刻,更牢固。
普通人的人生靠快乐驱动。
最典型就是为了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奋斗。
但快乐太简单了。
社会上真正出色的那批人,他们的人生,是靠痛苦驱动的。
为了那个位置上的人竟然不是我而痛苦;
为了失去心爱之物而痛苦;
为了想做的那件事就是差一点点没做好而痛苦。
大多数人嘴上说着痛苦,实则只是麻木的哀伤一下而已。
AG引用过这段话,告诉来访者遇到的问题:阻碍你发展最大的问题,是你没有感知过强烈的痛苦,所以无法用这种感受来鞭策自己前行。真的痛苦的人,愿意拿自己的时间、汗水、清高的姿态、甚至更多普通人不敢想的东西去交换。
YS也说过类似的话,他和一个学生分享如何吹出曲子的感情,问对方是否有「求之不得」的时候,对方表示没有,因而也无法变现曲子细腻感情。他感叹说:幸福的人做不了艺术家。(XYS,2019-09-05)
痛苦大概约是正在追求但还没求到的目标的夸张说法吧。认真追求,比舒服做自己确实更重要一些。
无论是快乐或是痛苦,我们是有一个目标的(目的,信仰,追求都可以)。
追求的过程中,我们能做的有两条路:1.靠做事推进;2.集结召同行的人。做事是可以靠理性和逻辑。人是复杂的,有很多自己无法控制,难以控制的因素。
选谁同行?
他们为什么要和你同行?
他们和你的预期是一致的吗?
关系的结构是怎样的?
如果遇到问题,如何解决?
……
这个过程,可能是幸运的,都是志同道合,气味相投,聪明善良的小伙伴。但如果出现状况,发展出复杂关系,我们就不去目的地了吗?我们会可能需要花额外的精力去调整关系,保持目标的航道,吃力前行。
而这时,相处这样的关系,就会痛苦。目标你不想放弃,那你,必须要解决人的关系问题。
求仁得仁
很务实地说,我们对关系的在意,本质是我们对目标,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在意。
求仁得仁。
作为一个成熟的人,不是让每个人都满足你的需求。为了自己想要的,会有预期之外的痛苦。
作为成本去承受。一城一池的委屈,成年人要懂得消化。
成长的机会
从成长性思维看,痛苦的体验正是学习的机会。
作为体验消解它。不要以为难过的体验而丧气,抑郁。把它写下来,化作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花火,记录疏通情绪的过程,变成有深度的作品。人世间,如果不经历这些可能也无法真正对其他人有共情,有悲悯。
克制自己不切实际的天真和任性,卸下“我一定要真实”的包袱。很客观地说,生活是复杂的。活得过真,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跟人家说,对于别人也是负担。人在世间,各有自己的牌面,如果不是一手王炸,谁也不会安心亮出底牌。我不想偷窥别人的底牌,也没有责任让别人知道我的底牌。我只需要在桌上,遵守游戏规则,赢地坦荡,输地坦然。
圣人大多就是这么做的,或许,修身养性,像君子一样,自强不息,这是终解。
纯洁的关系
超级短视的策略是鸵鸟策略,逃避,避免自己不开心,不去恶化关系,只能使用一两天,工作上时间长了,大家会猜疑,关系会变得更复杂。
长期策略是达到自己的目标,有独立过硬的作品,但可能也依赖于当下问题的解决,解决不好就是天天消耗自己。
跨越中长期的策略还是刻意经营「纯洁的关系」。如果真的,逻辑不够,必须要动以情绪。那还是把「不纯洁的关系」努力往纯洁的方向经营。用成长性的视角和技巧,避免激发负面和消耗性质的情绪。避免被诱导亮底牌,看别人背后的牌面。最大程度避免无意义的内耗。
不舒服的关系之外,主动组建,或者加入更纯洁的社群,营造开放正向氛围,聊利益无关的事情,避免激发情绪的话题。
ChangeLog
2019-12-20 初稿